期刊简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自创刊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及作者好评。坚持以中医中药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先导,以基层实用为根本,及时报道新理论、新技术、新思路、新成果。重点为中医药高中等院校教师、学生及医药人员服务,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栏目新颖,切合实际,内容丰富,实用性强。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

出版部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842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21-1543/R

邮发代号: 8-179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9

出版地区 辽宁

出版地区 辽宁

订购价格 264.00

杂志荣誉 辽宁省一级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杂志名称: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
  • 国际刊号:1673-842X
  • 国内刊号:21-154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辽宁省一级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CA 化学文摘(美), 维普收录(中)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2018年第10期文章
  • 基于医案及数据挖掘的叶天士治疗崩漏用药规律研究

    目的:探索叶天士治疗崩漏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整理《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中关于崩漏的医案.采用EXCEL2010、SPSSClementine11.1、SPSS22.0、Liquorice软件对医案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1)药物频数分析、药性特点分析:崩漏医案中常见的高频药物有:人参(0.66)、阿胶(0.51)、白芍(0.40)、茯神(0......

    作者:刘柳青;忻凌;经燕 刊期: 2018- 10

  • 针剌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方法:收集我院外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腹主动脉-股动脉转流术,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挽救患肢;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比较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非侵入性血管检测评价表PK、MN、ABI与下肢皮温的改......

    作者:吴晓兵;王佳禾 刊期: 2018- 10

  • 内湿证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该文对目前常用的以“脾虚”为基础而复制的内湿证动物模型,从脾虚湿困、脾虚湿盛、脾虚痰湿以及脾虚痰浊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迪.......

    作者:周游;张杰 刊期: 2018- 10

  • 冠心病合并中风病因病机溯源

    冠心痛和中风均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临床上二者常相互影响、并发出现.现代医学对于冠心病、中风的治疗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案,但仍未能有效地减小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中医学从整体观念出发,追根溯源,辨证论治,可从疾病的源头着手调整气血阴阳,使机体趋于“阴平阳秘”的状态,从而有效地改善心脑血管疾病后遗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此文谨探讨冠心病与中风的病因病机,希望可以以此为切......

    作者:丁彦允;张明雪 刊期: 2018- 10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重症IgA肾病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肝肾阴虚型重症IgA肾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4例肝肾阴虚型重症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和西药治疗)和对照组(中药模拟剂和西药治疗),治疗后的每个月(即4周)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观察中医证候指标,每2个月(即8周)空腹静脉采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指标、血钾,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8周、24周后,治疗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相比,有显著下降......

    作者:高雅婵;何立群 刊期: 2018- 10

  • 山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进展

    山楂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药材,临床上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该文对山楂药材从质量标准沿革、影响因素及鉴别与含量测定的研究三方面作一综述,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山楂质量标准的完善和规范提供依据.......

    作者:石晓晨;张玉;马云;席晓志;张永清;李佳 刊期: 2018- 10

  • 参苓白术散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参苓白术散起源宋代,是体现“培土生金”治法的名方,其配伍精良、疗效确切深受历代及当代医家重视,于临床中广泛应用.该方尤其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更显卓著疗效,故该文对近5年文献关于参苓白术散在溃疡性结肠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供学习参考.......

    作者:陈明冰;谢胜;戴文杰;李娟;李建锋;黄晓燕;陈广文 刊期: 2018- 10

  • 黄元御气化理论研究

    通过黄元御对六气的解说,探求黄氏气化理论的形成基础和特点,理解“左升右降、土枢四象”的医学体系.黄元御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天地相参,必与天地同气.提出气化升降根于脾土,中气升降失调当责之水寒土湿.内外感伤杂病,多因脾湿.治疗多从温中补土立论.黄氏运用《黄帝内经》六气主气司化和从化理论,解释了六气正常气化与异常气化,更深刻的解读了气化和伤寒六经的病因病机和传变规律.从整体动态天人相应的思想认......

    作者:刘兵;杨芳 刊期: 2018- 10

  • 传统中医“骨歪”认识溯源及其对非特异性腰痛潜在发病原因启示

    该文首先梳理传统中医伤科对“骨歪”的认识,通过对“骨歪”之病名出处、含义、与之相关的伤科用语及治疗方法进行理论溯源,得出中医“骨歪”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具有前、后、左、右、旋等更立体的内涵,并结合现代医学对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现状,进而分析得出中医“骨歪”与非特异性腰痛之间具有潜在的相关性.但现代医学对非特异性腰痛和中医“骨歪”理论的研究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故文末提出未来中医“骨歪”致病因素的临床研......

    作者:高明月;朱立国;荣光;朱波 刊期: 2018- 10

  • 揿针耳穴联合经穴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症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新型揿针治疗心脾两虚型老年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老年失眠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分为两组,揿针组和针刺组各34例.揿针组采用日本清铃株式会社制造的揿针,根据部位选择适宜型号针具,耳穴选取神门、交感、心、脾、垂前,两耳交替使用,配合躯干部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安眠穴埋针,左右交替治疗;针刺组取穴选择双侧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安眠穴行传统针刺治疗.两组10d为1个......

    作者:陈璐;张小卿 刊期: 2018- 10